世界潮商联盟

标题: 潮州木雕后继乏人 遭遇外来木雕抢滩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赵淑宁    时间: 2010-11-1 08:37
标题: 潮州木雕后继乏人 遭遇外来木雕抢滩
中新社汕头10月31日电 题:潮州木雕后继乏人 遭遇外来木雕抢滩
<p>  作者 李怡青 陈妍</p>
<p>  潮汕民间工艺美术这片沃土孕育出来的潮州木雕,集工艺、美术、书法、诗文、漆画、嵌瓷于一体。潮州木雕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与东阳木雕、黄杨木雕、龙眼木雕成中国四大木雕并誉于世。</p>
<p>  据遗物考证,潮州木雕唐宋时期即已存在。到了清末,多层次镂空的圆通雕出现,标志着潮汕金漆木雕工艺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。1957年,潮州木雕作品《虾蟹篓》在莫斯科获得了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博览会铜质奖章,潮汕木雕首次走向世界舞台。</p>
<p>  潮州木雕工艺精湛、玲珑剔透,因而深受东南亚地区的华裔喜爱。近年来,潮州木雕更成为收藏发烧友的至爱,在很多拍卖会上,潮州木雕作品竟然拍到数十万元,个别大师之作甚至高达百万元。</p>
<p>  潮汕木雕以通雕技术著称,其制作难度极大。因此潮汕地区专门从事木雕工艺的民间艺人日益减少,潮州木雕正遭遇产业化生产的外来木雕抢滩。</p>
<p>  汕头木雕厂退休老工人郑伯介绍,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,潮州木雕迎来最辉煌的时期,那时国内外订单不断,木雕市场供不应求,工人手头从不缺活。鼎盛时期,木雕厂的工人有300多人,还吸引了大批来自福建、浙江等地的人赴汕学艺打工。后来,随着木雕厂解散,许多木雕艺人被迫转行,荒废了技艺。</p>
<p>  近十几年来,汕头本地木雕日渐衰落,郑伯告诉记者,成为好的木雕艺人,靠的是师傅的“传帮带”,还得经过几十年的边干活边领悟提高的历练。“现在没人愿意做学徒,吃不起这个苦啊。”郑伯说。</p>
<p>  潮州木雕制作工程大、耗时久、价值高,且不易携带。著名的木雕作品、大型壁挂《富饶的南海》,需要由9个师傅历时8个月制作而成,其中仅贴金用的真金箔就用去3万多张。加之传统的潮州木雕,多应用于祠堂、庙宇和华宅亭阁上,就现代人的审美观而言,已经不是“与时俱进”了。</p>
<p> 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,汕头可观的市场前景引来不少异地的木雕生产者。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,另一方面是本地木雕生产力的减弱,这样的矛盾造就了福建、浙江东阳等地外来木雕在汕头的“风生水起”。</p>
<p>  目前,福建、浙江等地的木雕行业渐成产业化规模,产值每年以亿计算,生产力雄厚,产品不断向外输出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汕头市区经营浙江东阳木雕的厂家及加工点共有20多家。他们不仅自己生产、加工,还把当地的成品运到汕头销售。</p>
<p>  对此,郑伯感慨道,潮州木雕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品有其独特魅力,应打响传统品牌,培养木雕艺人,扩大市场,使传统雕刻艺术焕发光芒。福建、浙江等地的机械化生产,提高效率,缩短工期,降低成本,有利于产业做大。郑伯认为潮州木雕也应从这一方面做些尝试,并且在技艺和造型上突破传统、不断创新。</p>




欢迎光临 世界潮商联盟 (http://www.chaoren.group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