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潮商联盟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074|回复: 2

潮商演变的文化根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11-19 16:47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商帮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。我国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。在明清之际的“商业革命”中就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。其中,晋商、徽商、潮商为势力最大,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。古代的潮商不如晋商、徽商著名,但到了近代,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,晋商、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衰落,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和香港,涌现出李嘉诚、陈弼臣、谢惠如等一批世界级巨商,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广。

  潮商为什么能够历久不衰,不断发展并谱写新的辉煌?在近代潮商身上,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。而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,也许正是潮商继晋商、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,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。

  晋商是明清时期最早崛起的商帮,其规模最大,实力最雄厚。明代晋商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及四川地区。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、版图的拓展,晋商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,延伸到东北、蒙古、新疆乃至西藏,还垄断了对俄国恰克图的贸易,并从事东南、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。晋商除经营盐业外,还经营茶、粮、棉、布、丝绸等。晋商的典当业及高利贷很有名,被称为“西债”。道光年间创造出经营汇兑业的票号,汇通天下,更是将晋商推向了最辉煌的顶点。

  晋商崛起的原因,有地理因素,比如山西干旱少雨,不宜农耕,但四通八达,南下北上西进,扼商路咽喉,适合经商;也有人文因素,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是“学而优则贾”,据说晋商家族中一、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,三、四流的才去参加科举考试。据统计,清代知县一年的全部收入是1045两银子,只和晋商一般票号的一名小伙计大体相当。当地流传着“有儿开商店,强如坐知县”,“好好写字打算盘,将来住个茶票庄”的民谚,就是当时晋商蓬勃的写照。明清时期,晋商繁盛,优秀人才都入了商界,不读书、不参加科举,以至于当时经济领先的山西竟没有出一个状元。

  晋商自明代崛起之后,纵横商界500年,最后却在清末民国时期,被后来者取而代之。其衰败的原因既有社会背景,也有自身的因素:晋商曾作为封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饷供应的工具;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;利润的封建化。因而,随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消亡,其落后的、封建的经营方式逐渐暴露出与时代的不合拍性,再加上观念的保守,没有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型,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种必然。

  潮商与晋商的发迹相似,潮商也是靠长途贩运起家,不同的是:晋商是“陆(地)贩(运)”,潮商是“海(洋)贩(运)”。潮商的崛起也是在明朝以后。大概在明正德(1506~1521)年间,私人海外贸易兴起后,潮州沿海居民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上商业冒险活动。1684年,清政府“海禁”终结,所有的船要编号并在船头涂色区分:苏州黑色,浙江白色,福建绿色,潮州红色。潮州商船因此得名“红头船”。自此,“红头船”便成为潮州商人的象征,潮商便被称为“红头船商人”。潮商“海贩”的特征使其在商业人格上与晋商截然不同,其演绎的商业文化也与内陆商帮大相径庭。

  开放的心态和拼搏冒险的精神

  潮商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。“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”濒临大海的潮人,在“海洋经济”的发展中学会了贩鱼、贩盐等最基本的谋生技能,也在生产中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。海洋文化是开放的、流动的,具备反抗意识,信奉拼搏冒险精神,崇尚抓住机遇的能力,潮商把这种文化形态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。

  潮州地处边陲,远离朝廷,与王权之间的关系不密切。最初的贸易活动并没取得朝廷赋予的特许权,而是被朝廷锁定为非法的走私贸易,并制定“海禁”政策给予严厉打击。

  潮商的诞生与发展,基本处于官府的压制之下,潮商群体极少发生由商向官流动的现象,坚持“在商言商”的纯粹商业人格,使其从未得到过官府的支持与庇护。从这一点来说,与晋商的依附朝廷经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。

  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造就潮商自立的人格和开放的心态。潮商在秉承本土文化的同时,兼容并蓄外来文化,因而商源绵长。《清稗类钞》农商类潮人经商篇载:“潮人善经商,窭空之子,只身出洋,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。受雇数年,稍稍谋独立之业,再越数年,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。尤不可及者,为商业之冒险进行之精神。其赢而入,一遇眼光所达之点,辄悉投其资于其中,万一失败,尤足自立;一旦胜利,倍蓰其赢,而商业之挥斥乃益。”这是潮商艰辛创业历程的写照。

  持续创新的精神和变中求胜的理念

  海洋赋于潮商顽强的生存能力,也赋予潮商创新的精神品格。潮商信奉诚信为本,商者无域,善用资源,变中求胜的经营理念。潮商善于发现机会、把握机会、创造机会——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哪里可发展,便奔向哪里;国内市场饱和就向国外发展,在国外接触到了好的项目又带回国内;跨地域、跨国界经营,足迹遍及全球。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长实集团,其业务至今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全球约有20万以上员工。许多潮商积极拓展经营领域,从传统工商业向金融地产、交通能源、高新技术等行业进军,打破行业与地域界限,组建国际性大集团公司,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,提升竞争能力。

  当今,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潮商,欧洲、澳洲的华人首富均是潮商。潮商,已被公认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活力、最会赚钱的商人群体。

  团结互助的传统和乐善好施的美德

  海洋文化的内涵还包含与风浪搏斗所需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,潮商一直固守这一传统:在家乡,同族的人一起祭祖拜神,互相接济提携;在外地,又有“天下潮人一家亲”之说。当一个潮人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时,首先想到的是投靠自已最信得过的亲戚,而后者也会义不容辞地接纳他;就是非亲非故,只要是说潮州话的,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援助。上世纪初起,海外潮团组织纷纷成立,潮人以共同的地域单位和共同的方言为纽带联结起来,实行团结互助和自我治理,帮助新来的同乡解决食宿,推荐就业,助贫治病,为其在新环境中提供平安落脚点。正是共同的血缘、地缘联系着海内外潮人,使他们合作求存而不曾失去自己的根。团结互助是潮商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潮人重教重宗,深受儒学、佛教滋养,做人要忠厚,要有仁义,要行善积德,才能有好报等理念深入人心,因而潮汕善堂遍布各个角落,乐善好施蔚然成风。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潮商大多热衷各项慈善事业,捐资修桥造路,兴学育才,救灾恤难,不断地回报祖国回报家乡。“文化是土壤,什么样的土壤生长什么样的植物。”不同的区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相应的经济人格——商人的不同理念和行为,并形成独有的商业气质。历史上各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,都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。

  文化既可能是商帮崛起之利,也可能是商帮衰落之弊。每个区域的文化都有优越性,也有其局限性。潮文化孕育了潮商开放、拼搏、创新的精神,支撑着潮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独领风骚。但潮文化也有局限性,例如:家族管理的方式,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合一;偏重贸易,对实业投资和工业生产重视不够。这些,都可能会成为潮商精神上的羁绊。历史上,晋商的观念保守,不思改革;徽商的“商而优则仕”、“用亲不用乡”;龙游浙商的重农抑商、重仕轻商等等,都注定其历史局限性与内在动力的局限性,也注定其衰落。因此,笔者认为,不论是哪个商帮,要寻求发展,都必须以史为鉴,与时俱进。不论是哪个区域,要寻求发展,都必须注重文化的潜能,加快实现文化自身转型与升级的步伐,发挥本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,剔除本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,提升文化内涵,增强文化软实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岁月的流逝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。

发表于 2010-11-19 22:14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內容太長。。。沒有看,。如果是你自己寫的我會仔細看
发表于 2010-11-20 14:15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申请友链|历史今日|微信绑定|我的微博|小黑屋|手机版|金融中心|世界潮商联盟

GMT+8, 2024-11-1 07:37 , Processed in 0.06187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